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相信有很多的同学对于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都不是很熟悉,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2017年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为大家能够进一步了解该专业!
1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发展简介
热能与动力工业专业包括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它的前身是水电站动力装置专业,成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那时候新中国刚刚起步,设立了诸如华东水利学校、华北水电学院等专门院校,这些院校的设立,对国家水患的治理和经济的长远发展培养了一定的专业技术人才,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建国初期对水电建设人才的迫切需求。后来随着改革的需要,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并入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该专业包含了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及流体工程、热能工程与动力机械、制冷与低温技术、水利水电动力、能源工程等专业。从专业的高技术上来看,热能与动力工程设备系统复杂,集机械、电力、电气、电子、液压、计算机等多学科与一体,自动化程度很高;从生产上来看,热能与动力工程设备基本上实现了自动、远动控制以及计算机监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水平,完全能适应生产的要求。
2 我国热能与动力工业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占其他商品消费的百分之七十六。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步增强,我国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面临着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压力,煤炭生产与消费也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目前已经探明的常规能源储量及可开采量在世界能源储量中十分有限,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十分匮乏。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随着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兴起,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度有增无减,呈逐年上升的态势。我国的能源安全和能源危机面临着严峻挑战,比世界总的能源形势的潜在危机还要大。随着国际间能源资源的竞争与考验,国家间能源战略的冲突和斗争都有具体反应,例如中日双方在俄罗斯输油管线上的问题,伊拉克战争问题等。这些问题也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实现能源供应的可持续发展的迫切性。事实上我国能源资源有限,现有能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效率都很低,高耗能产品能源单耗比发达国家平均值高百分之四十左右,单位产值能耗是国际平均水平的2.3 倍。长期以来,粗放型的增长方式限制了能源的发展利用,同时使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如何加快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充分利用天然气、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是未来发展能源中面临的重要选择,推广应用先进的洁煤技术,逐步降低煤炭消费的比重,实现能源、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达到经济与环境双赢的目的。核科技工业作为我国国家的战略行业,既是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保证,完善的核科技工业体系是我国核大国地位确立的基本保障。我国也非常需要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的热能动力类专业人才,包括核军工、核能、核燃料和核技术应用产业等。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高效的热动力设备逐步取代老式的低效率的动力设备,例如大型流化床锅炉的研制成功,就是将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成为燃煤发电的主要技术,特点是能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炭资源,这些发明创新,意味着我国今后将需要大量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新型专业人才。
3 热能与动力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我国目前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在整个能源中占主导地位,而且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这种局面也不会发生本质的改变。煤炭等这能常规能源直接应用于火力发电,它产生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热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每年电厂的烟尘排放量占全国烟尘排放量的百分之三十五,其中的细微粒子是影响城市大气质量的主要因素,由于对大气的污染,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出现长时间的雾霾天气,给人们的身体、生活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对热能动力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问题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人类的生存环境不受侵害。鉴于以上原因,环境问题已成为热能动力技术研究中的首要问题,不解绝环境保护问题,再先进的技术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热能与动力工业专业包括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它的前身是水电站动力装置专业,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那时候新中国刚刚起步,设立了诸如华东水利学校、华北水电学院等专门院校,这些院校的设立,对国家水患的治理和经济的长远发展培养了一定的专业技术人才,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建国初期对水电建设人才的迫切需求。后来随着改革的需要,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并入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该专业包含了热力发动机.在实际应用以及经济长远效益上终将受到遏制。核能发电虽然没有火力发电那样的问题,但是核能具有辐射保护以及核废料处理等问题,也是与境保护息息相关。而作为常规能源的水能,它由于具有清洁和可再生的特点,越来越得到重视,在环境保护与能源开发利用中占有很大优势,在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4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发展前景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发展前景广阔,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形势一片大好,近几年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普遍情况下,很多学生选择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充分说明这个专业的毕业生没有就业压力。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就业门路广,学生工作实践能力强,有较好的发展前途,这个专业的技术人才广泛分布在汽车、发动机、能源、环保、航空航天、船舶、空调等行业,收入也很可观。
资料显示,近三年的毕业生中,进入知名汽车行业的有上海通用、广州本田、上海大众、汇众汽车、长安福特、重庆长安、一汽集团、东风集团、长丰猎豹、浙江吉利、柳州五菱、北汽福田等,几乎全部囊括了国内所有知名的汽车公司。进入知名发动机公司与研究的有玉柴、潍柴、东风康明斯、重庆康明斯、上柴、上海内燃机研究所、中国航空动力研究所、广州能源研究所等。进入知名空调或热电公司的有格力空调、远大空调、志高空调、春兰空调、唐山热电集团等国内著名的公司。另外还有去华为、比亚迪、独资与合资企业等。随着世界及我国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以及环保行业的飞速发展的客观需求,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将越来越好,就业之路将越来越宽。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属于能源动力一级学科,培养能源工程方面,包括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与技术、能源综合利用及节能、制冷及供热系统(汽源、热源、冷源、热力管网、燃气输配等热力系统)、热电厂等工程方面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及相关设备生产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本专业含电厂热能动力、城镇市政热能与动力工程(制冷与供热)两个专业方向。随着我国核技术及核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对核技术领域投入的不断加大,迫切需要高素质的核科学技术人才补充到相关单位。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工学类中的能源动力类,其中能源动力类共10个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在能源动力类专业中排名第4,在整个工学大类中排名第101位。截止到 2013年12月24日,40878位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4824元,其中0-2年工资3261元,3-5年工资4577元,应届毕业生工资6082元,8-10年工资6853元,6-7年工资6999元,10年以上工资7999元。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根据专业方向不同,毕业生可在大型企业、相关公司以及相关的研究所、设计院、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热能工程、动力工程、制冷工程方面的研究与设计、产品开发、制造、试验、管理、教学等工作。主要就业方向为发电厂、内燃机厂、汽车制造厂、物流调控、锅炉厂、大型机械厂、造船厂、空调厂、制冷设备厂、暖通工程等。
不同学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和方向:
郑州大学: 电厂,设计院,化工厂,冰箱空调厂等等,其实我们这个专业是个多学科结合的专业很多的都可以去,当然去的地方要看学校的研究方向,我们专业不错的,不过要看学校这个专业的实力,郑大的这个专业在全国属于中等实力我同学的工作和考研还是很不错的,不过啊,如果不偏爱工科的话就不要选择这个专业,这个专业学得东西有的很难很杂很多从考研招生上就可以说明问题,降5――10分录取,属于国家照顾的学科。
太原理工大学:能源动力工程毕业主要就业方向为电力系统。如电力设计院,电力公司,电科院,电厂(火电,水电,核电,但以火电为主),热力公司,还有锅炉厂,汽轮机厂,以及各个厂的动力车间。待遇方面设计院,电科院,电力公司最好。一般来说就业都没什么问题。我们班的现在有去电厂的,设计院的,热力公司的,首钢的,水泥厂的,还有一些其他单位。刚毕业的工资都不是很高,主要是3000-3500。
东北大学:如果是东北大学的热能专业,主要是针对钢铁企业的工业炉。一般去设计单位的话就是电脑设计制图或者现场施工等等;还有很多去钢铁企业好一点做技术员一类,或者跟班倒。月收入各地都不一样,4000-5000每月吧。别的学校的这个专业有搞锅炉、空调、制冷、供暖、风机等等。
哈尔滨理工大学:热能也是分很多方向的,有发动机方向,去汽车厂,有锅炉方向的,我的就是,去锅炉厂,电厂什么的都可以,有制冷方向的,去空调厂,家电企业,海尔,美的,什么的都可以去,有暖通方向的,去建筑公司。我和你说说我同学的去向吧,去美的、LG、尔滨锅炉厂、电厂、其他锅炉厂、三洋制冷等等,反正机会很多。
河北工业大学:现在的热能主要分三个方向:1电厂锅炉方向毕业后对口工作发电厂锅炉厂电力建设公司等2制冷方向就是空调以后做制冷相关的工作3内燃机方向毕业主要去汽车厂发动机厂等单位工作。
华北电力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在我们学校主要针对火力发电厂,目前看还不错,毕竟是电力行业。我们学校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更好,毕业进供电局什么的,应该说比电厂好。
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我们学校热动属于汽车专业,是跟内燃机有关的,将来毕业就业一般是在汽车行业,汽车专业在我们学校是最好就业的一个学校。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1、清华大学
2、华中科技大学
3、西安交通大学
4、哈尔滨工业大学
5、华南理工大学
6、天津大学
7、西北工业大学
8、西南交通大学
9、中南大学
10、华东理工大学
文档为doc格式